7月30日至31日,2025年全國交通運輸科技示范工程技術交流暨觀摩會在G0615久治至馬爾康段高速公路(以下簡稱“久馬高速”)召開。來自交通運輸部科技司,以及全國各地交通領域1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于此,聚焦作為交通運輸部“高原生態環保”科技示范工程的久馬高速,在高原路域植被生態保護與恢復再造技術、高原濕地區域水環境保護技術與高原高速公路工程綠色建造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2025年7月30日,與會專家學者在久馬高速K188三聯生態護坡段、龍日壩互通(四川國際工程監理有限公司久馬高速公路JL6駐地辦監理范圍)、龍日壩段紅原2號橋(四川國際工程監理有限公司久馬高速公路JL6駐地辦監理范圍)等點位進行實地觀摩,深入了解項目高原生態環保科技示范工程總體成效、生態保護理念指導選線設計等科技示范工程創建成果,并在7月31日的交流會上就高原生態環保科技示范工程創建經驗進行研討,共同見證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技術在平均海拔超3300米的雪域高原上,破解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的難題,為高原高速公路建設形成一套可復制的綠色智慧建造樣板。
久馬高速項目形成了標準化的技術轉化體系,建立了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規范;研發了28項專利及12項技術指南,誕生地方標準1項、省部級工法4項,實現環保技術與工程實踐的深度融合,項目以“微創無痕、和諧共融”為生態環保建設理念,集中開展高原路域植被生態保護與恢復再造、濕地區域水環境保護與綠色建造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高原生態環保高速公路建設技術,為高速公路工程建設和科技示范工程實施積累了寶貴經驗,對推廣高原環保筑路技術、加速綠色交通轉化應用、支撐交通強國建設和國家“雙碳”戰略落地具有重大意義。
與會專家通過實地觀摩與深入交流,高度評價久馬高速建設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對推廣高原環保筑路技術、加速綠色交通轉化應用、支撐交通強國建設和推動國家“雙碳”目標落地的重大意義。久馬高速科技示范工程的生動實踐,不僅成功探索建設高原品質高速公路,更系統孵化出一整套可推廣復制的高原生態環保高速公路建設技術體系。該工程通過標準化技術轉化,形成了涵蓋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領域的規范體系,有效保障工程順利推進,顯著提升了工程質量與技術水平,為高寒地區高速公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在經濟效益方面,其示范技術推廣預計創造效益超過1.7億元;社會效益上,有效激活了沿線文旅經濟,促進了民生改善與文化宣貫;環境效益尤為顯著,切實守護了生態敏感區,保護了植被多樣性,防治了水體污染,成功實現了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
四川國際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G0615線久治(川青界)至馬爾康高速公路項目
施工監理第JL6標段駐地辦